第七部分:秦晋争锋,折戟襄阳 206:密信传诗报荆州,梅花三弄醉天子 (第2/2页)
许五道:“苻坚军情紧急,命我告知大都督。”
桓冲以前也不认识这个许五,又看看书信,说道:“这首诗词,与苻坚军情有何关系?你空口无凭,本帅如何信你?”
许五一愣自己也不识字,也说不清信的内容。到是军师郝隆,接过信件,细细读了读,只见信中写道:
明月当空照,年年烽火烧。天地多冷暖,王土皆是焦。
征夫望归雁,讨饭出渭桥。淮北少书信,南祀浮屠庙。
读罢,郝隆上下端详,说道:“此诗看字迹,却是周虓所写,若把每句头一个字连起来,正是明年天王征讨淮南。”
“哦?”桓冲又接过书信,细细一看,果真如此,这才安排许五下去歇息。
桓冲问道左右众将:“列位将军,既然苻坚有南下之心,犯我荆州,诸位有何退敌之策,尽可说来。”
军师郝隆道:“荆北重地,乃是襄阳,需遣一大将镇守。”
“襄阳已有朱序,骁勇善战,胆识非凡,百万军中可取上将首级,足矣抗秦。”
桓冲道:“并非我不愿出兵,只是家兄桓温在世之时,奠定荆州基业,才有今日桓氏之荣。如今秦国各地备兵,其中虚实,难以辨别,万一中了调虎离山之计,将来桓氏如何立足荆州?”
桓冲早年虽是勇武,但气量不如兄长桓温,算计着自己的家底。军师郝隆道:“若大都督不愿增兵,也可奏请朝廷,给襄阳增添援兵,免得朱序被动。”
“也好,军师代拟一封奏报,告知实情,请朝廷多拨付些军马钱粮,让谢安看着办。”
“遵命。”
抵抗前秦南征,桓冲舍不得动用手下兵马,便让军师郝隆亲笔拟奏,派人送往建康,请求朝廷拨付军马钱粮,补充辎重,协助抗秦。后有金朝进士李纯甫《谢安石》一首,正解桓冲,诗句有云:
阿坚休道不英雄,儿辈俄成盖世功。
屐齿折时渠自省,至今人解笑桓冲。
尚书房里,进进出出的郎官,传送着各地奏疏,这日正逢中书令王献之,到尚书房与丞相谢安议事,顺便商议了几个奏章的批复。偏巧王献之看了荆州的奏报,拿给谢安,王献之道:“丞相瞧瞧,桓冲得了秦国南征的密报,自己不派兵,到让朝廷出兵。”
谢安道:“桓冲早年猛如温侯,如吕布再生,颇为勇猛,忠勇可嘉,可此人气量不足,不为太后看中,如今看来,果不其然。”
王献之道:“秦国南下,襄阳首当其冲,此战不可不救。”
“嗯,”谢安道:“你我同去奏报天子,若能调遣五万人马,增援襄阳,阻挡秦军,尚有希望。”
“好,下官与丞相同去。”谢安、王献之一同赶往显阳殿求见,沿着宫巷,走到宫墙外,远远听到一阵笛音,悠扬传来,传魂摄魄,绕耳难消。王献之道:“笛音高雅,超凡脱俗,不知何人献曲?”
谢安道:“听其音,闻其韵,必是桓伊桓叔夏之曲。”
原来那大将桓伊,在东晋年间也是雅量不凡,善于作曲,久负盛名,尤其以《梅花三弄》闻名于世。王献之道:“丞相是如何得知。”
谢安笑了笑说道:“献之素有雅量,应知桓伊好作曲,岂不闻《梅花三弄》,享誉江东。今日笛曲,便是三弄之一的《玉妃引》。”
“丞相果然高雅,趁陛下今日兴致,正好奏报此事。”
谢安、王献之一起步入显阳殿,一进大殿,一阵浓烈的酒味,扑鼻而来,谢安、王献之抬眼窥探,只见殿上,并不是桓伊抚笛,而是歌姬相伴,伶人奏曲。
依偎在孝武帝司马曜两侧的歌姬,二八芳龄,坦臂露肩,搔首弄姿,甚是妖娆。谢安、王献之不敢抬头。谢安奏道:“启奏陛下,荆州急报,秦王苻坚欲在明年,进犯荆州,淮南告急,望添拨救兵。”
“荆州重地,桓冲、朱序等人,皆为大将,万夫不挡之勇,何必多虑,今日酒宴,正献《梅花三弄》,二位爱卿,赐坐饮宴。”
谢安道:“老臣万万不敢,战事紧迫,宜早不宜迟,还望陛下速决。”
此时的孝武帝一十六岁,虽然亲政,青春萌动,放荡不羁,哪里听得进去,醉眼迷离,不屑说道:“朕不是说了,有桓冲、朱序为大将,何须多虑?”
王献之道:“可是桓冲不肯发兵,襄阳孤立,还望朝廷相助,以防万一。”
“丞相自酌,朕今日只陪爱姬,不批奏疏。”
说罢,孝武帝与两个爱姬,勾肩搭背,晃晃悠悠转往内殿,内殿是天子卧房,这使谢安、王献之二人想进谏,却不能跟进去。